幾木設計 中國園林植物養生保健功能研究進展
中國園林網1月31日消息:養生,泛指各類旨在預防疾
中國園林網1月31日消息:養生,泛指各類旨在預防疾病、調補身體、修身養顏、延年益壽等的日常身體規劃行為和生活方式。保健,即保護健康。殷利華等認為養生保健植物,是指對人們身心健康的保持、保護有著明顯功效的植物。國外對保健型園林的研究實踐較長,理論較完善,服務對象針對不同人群,專業化程度較高,且多由醫療專家和園林設計者共同設計而成;而我國剛剛起步,多停留于概念階段,服務對象沒有針對特定人群,且僅由園林設計師參照相關保健學理論獨自完成設計。本文將在查閱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論述園林植物的保健功能,并且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1 園林植物間接保健功能
1.1 降溫增濕
植物通過蒸騰作用,可以從環境中吸收大量的熱量,降低空氣溫度,提高濕度。此外,植物還能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能在一定程度上減緩溫室效應。吳菲等對北京54種常用園林植物降溫增濕效應的研究結果顯示:喬木中白皮松、構樹、毛泡桐降溫效果顯著,比同一時間裸地溫度低5.1 ℃;白皮松、臭椿、毛泡桐增濕效果顯著,比裸地濕度高14.5%~16.1%;灌木與藤本中珍珠梅、荊條降溫效果顯著,比裸地溫度低4.9 ℃~5.4 ℃,荊條增濕效果顯著,比裸地濕度高20.0%。秦俊等對上海居住區植物群落降溫增濕效應的研究結果顯示:針葉林、針闊混交林和竹林的降溫增濕效應最強,日均降溫效應大于2.3 ℃,日均增濕效應大于12.4%。
1.2 吸收有害物質
植物可以吸收和降解大氣中的污染物,從而凈化大氣環境。魯敏等對綠化樹種吸滯大氣中重金屬鉛、鎘污染物能力的研究結果顯示:在被測的24個樹種中,桑樹、黃金樹、榆樹、旱柳、梓樹吸鉛量高,年吸滯鉛量>5 kg/(hm2·a);美青楊、桑樹、旱柳、榆樹、梓樹、刺槐吸鎘量高,>0.1 kg/(hm2·a)。大氣中重金屬含量超過一定程度會危害人體健康,植物的吸收和降解起到重要作用。魯敏等對植物凈化修復大氣污染物能力的研究結果顯示:毛白楊、旱柳、絨毛白蠟吸硫量高,>90.g/(m2·a);榆樹、山桃、毛白楊、楓楊、皂角、衛矛、沙棗吸氯量高,>40 g/(m2·a);榆樹、絨毛白蠟、刺槐、旱柳吸氟量高,>10 g/(m2·a)。張德強等對園林植物凈化和修復大氣二氧化硫和氟化物能力的研究結果顯示:測試的32種植物在其忍受濃度范圍內,對SO2的吸收具有累積性,且吸收量與SO2濃度呈正比;竹節樹、傅園榕、小葉榕、密花樹等植物對氟化物吸收及凈化能力較強。
1.3 滯塵和固碳釋氧
韓煥金對城市綠化樹種生態功能的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樹種滯塵量差異較大,景觀設計 ,葉片粗糙程度和葉片上下表皮毛的形狀與數量是滯塵能力差異的原因,紅皮云杉、杜松是優良的常綠滯塵樹種,銀中楊、山桃稠李、金銀忍冬是優良的闊葉滯塵樹種;固碳釋氧量受環境影響較大,夏季低秋季高,測試樹種中榆樹、糖槭、紫丁香固碳釋氧量較高。劉敏敏對公路綠化植物固碳釋氧的研究結果顯示:美人蕉、復羽葉欒樹、紅葉李等植物單位葉面積日固碳釋氧量較高。此外,我國近幾年霧霾現象嚴重,植物對其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1.4 殺菌、驅蟲
鄭林森等對47種園林植物保健型揮發性物質的研究結果顯示:常春藤、桃葉珊瑚、水杉、海桐、雪松、赤桉殺菌、抑菌物質含量較高,達到45%以上;鹁鏄淇梢种瓶諝庵械募毦;黃花忍冬葉片和花可抑制真菌和細菌;桂花林和竹林可有效抑制空氣中的真菌和放線菌;稠李分泌的殺菌素能殺死白喉、霍亂、肺結核和痢疾病原菌;檸檬產生的揮發性油類能殺死白喉菌和痢疾菌等原生菌;地榆能殺死傷寒、副傷寒A和副傷寒B的病原菌和痢疾桿菌的菌絲;銀樺、椴樹、柞樹、冷杉產生的殺菌素能殺死霍亂和痢疾的病原菌;石竹、鈴蘭、紫羅蘭能抑制結核桿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梔子揮發物中的蒎烯具有光譜抗真菌作用;楊樹揮發物質可殺滅結核、霍亂、傷寒、赤痢、白喉等病原體;紫茉莉分泌出的氣體能殺死白喉、結核菌、痢疾桿菌。香樟全株有樟腦香氣,可驅蚊;薄荷、薰衣草、羅勒、茴香、靈香草、迷迭香、夜香樹、蘭嶼肉桂等植物的揮發物能驅除蚊蠅、昆蟲,成為無毒、無污染、無殘留的天然驅蟲靈;蕓香和艾菊枝條可驅除螞蟻;月桂葉片可驅除象鼻蟲;香茅草可驅除茶樹害蟲。
1.5 增加空氣負離子
空氣負離子不僅可以凈化空氣,還對人體有明顯的保健作用。有關專家研究顯示,空氣負離子濃度達到700個/m3以上時有益于人體健康,當濃度達到10 000個/m3以上時能治病?諝庵胸撾x子主要來源于地面的放射性巖石,太陽的紫外線,瀑布、溪水、噴泉等激起的水花,植物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新鮮空氣等,由此可見植被與水體對人健康的重要性。吳楚材等對森林游憩區空氣負離子水平的研究結果顯示:福建柏、禿杉、紅豆杉、杉木、馬尾松、羅漢松等植物空氣負離子含量較高,達到1 500個/m3以上,可以看出該類植物多為松、杉、柏,且研究還顯示夏、秋季節同種植物空氣負離子含量明顯比春、冬季節高。李印穎等對植物與空氣負離子關系的研究結果顯示:在高壓刺激下,銀星秋海棠、橡皮樹、絨柏、菊花、桂花產生的空氣負離子含量較高。
1.6 減少紫外線傷害
紫外線是指波長10 nm至400 nm的電磁輻射。紫外線通常用于殺菌消毒,正是因為它具有很強的殺菌性,對人體健康也會有很大影響,而且大氣的臭氧層不斷被破壞,紫外線輻射的強度隨之增強。人們長期暴露在紫外線下可引起皮膚損傷,出現光老化,更嚴重的甚至出現皮膚癌變和其他皮膚病變。同時,紫外線對眼睛的危害也很大,可引起角膜炎、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等病癥。植物葉片表面可以反射和吸收大部分的紫外線,植物冠幅較大、葉片傾角小、葉面積大的樹種對紫外線具有較好的隔離效果。張艷麗對城市森林類型生態保健功能的研究結果顯示:城市森林紫外線的輻射強度遠低于對照地,平均可隔離87%的紫外線輻射量。有研究表明山桑子(越橘)的萃取物能夠改善視網膜細胞的生存能力,抑制活性氧的產生,保護視網膜對抗紫外線的傷害,并且二者同時處理視網膜細胞比單獨處理效果好。具有黃酮類化合物、鞣質類、維生素類、香豆素類、多肽類等物質的植物均能不同程度的減弱紫外線帶來的傷害,例如大豆、南洋杉葉、葡萄、柑橘、杜仲、人參、茅瓜、萬壽菊、白蠟等。
2 園林植物直接保健功能
2.1 視覺保健功能
不同植物的色彩能引起人不同的心里變化,也就具有不同的保健作用。將各種顏色的植物合理配置在一起不僅能形成優美的景觀,還能對人體各方面起到良好的保健效果,心理通過視覺傳遞還有更深層的影響。
2.2 聽覺保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