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木設計 山西奮力譜寫三北工程建設新篇章
山西省三北防護林工程區是國家“三北”防護林體系的重要防線,也是全國“兩屏三帶”生態安全格局中“黃土高原——川滇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工程啟動實施40年來,建設范圍已經從28個縣輻射到57個縣(市、區)和6個省直林局,區域面積819.97萬公頃,占全省
山西省三北防護林工程區是國家“三北”防護林體系的重要防線,園林設計,也是全國“兩屏三帶”生態安全格局中“黃土高原——川滇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工程啟動實施40年來,建設范圍已經從28個縣輻射到57個縣(市、區)和6個省直林局,區域面積819.97萬公頃,占全省國土面積一半以上。
40年來,在歷屆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三北地區廣大干部群眾堅持艱苦奮斗,累計完成營造林223萬公頃,工程區森林覆蓋率由1978年的8.3%提高到現在的18.82%,凈增10.52個百分點;孕育了以“右玉精神”為代表的“山西三北精神”。三北工程建設的40年,是投資不斷加大、工程不斷推進、效益不斷凸顯的40年,是各級黨委政府以及全社會對林業重視和參與度不斷提高的40年,也是林業機制體制改革不斷深入、不斷創新的40年。山西省三北工程建設的主要經驗:一是堅持政府主導,多元化投入機制,景觀設計 ,才能確保工程建設扎實穩步推進;二是堅持突出重點、規模治理的建設模式,才能實現工程建設全域發展;三是堅持專業隊伍為造林主體,不斷強化科技支撐,才能有效提高造林質量;四是堅持因地制宜、因害設防、分區突破的戰略,采取農林牧、帶網片、喬灌草、多林種、多樹種、多形式相結合的辦法,才能建成完整的區域性防護體系;五是堅持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齊抓共管,把國家要求和群眾利益結合起來,科學謀劃,統籌發展,才能不斷開創生態建設新局面,才能完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時代使命。
我們要全面貫徹中央領導對三北工程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和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省領導批示要求,以40周年為新起點,圍繞提質提效、增綠增收目標,采取宜造則造、宜封則封、宜修則修的技術思路,全方位、高質量推進工程建設,努力開創三北工程建設新局面。堅持以科技興林為主導,做好五個方面工作:一是科學規劃,體現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相結合,整溝推進,連片治理;二是科學實施,體現網帶片點一體化,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相結合、喬灌草相結合的技術思路;三是科學修復,體現造林綠化和低效林改造相結合;四是科學管理,體現生態經濟相結合、同步發展的思路;五是科學服務,體現網格化、責任化、全員化的技術服務特色,全面提升三北工程建設水平。堅持以“兩山”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為引領,實行按山系、按流域統籌布局工程,重點構建汾河源頭及上游重要水源地森林植被恢復、呂梁山中北部沿黃水土保持防護林、昕水河流域生態經濟型防護林、黃土高原綜合治理防護林示范和退化林分修復試點五大區域性防護林體系建設。
40年風雨兼程,砥礪奮進,我們堅持不懈努力,取得了輝煌成就。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要不忘構建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的初心,堅持久久為功,持續推進三北工程建設,不斷改善三北地區生態環境,為建設美麗中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